祭祖的起源與意義
2023-04-03 14:02:12 501 0
收藏
點贊
評論

WeChat 圖片_20230317144632.png 

   祭祖的起源

  早在夏、商時代,我們的先祖信仰天(上帝)和神。古人相信人、靈、魂,特別是人死之後,這些死後的靈魂和生人能互相感通。他們如同其他神祗一樣,對自己的子孫有施福降禍的能力。《詩經•周頌•閔予小子》上說:“念茲皇祖,陟降庭上,維予小子,夙夜敬止。”故人為敬禮祖先,求其施福避禍,供奉祭獻,這是祭祖的由來。

  祭祖風俗最遠可以追溯至三千八百多年前。商朝明“示”表祖先,“示者,乃是殷人先公先王之通稱。”祖的本義是祖先神靈所依附的神主,原始時是像,商代用木牌位,叫“示”;周叫“主”。殷人把天看作自己的祖先,周代人把祭天和祭祖平等看待。《禮記》將祭祖視為治國之本,《論語》人若能行孝道、祭祖之禮則治國之道就好像顯明在手掌之上。

  祭祖的意義

  善盡孝道主要是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是要後代子孫對於死去長輩盡孝,孝順的表達除了在生前的奉養,亦包括死後的祭祀。

  增強族系的血脈聯系,保持家庭的身份。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使中國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保持完整與永久的儀式。祭祖活動會間接促使後代子孫對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認同感與向心力,藉以維護宗族,讓同一血脈、姓氏的人因此更團結互助、安家固邦。

  祭祖是重要的文化載體與渠道

  乍看起來,祭祖是一種民間信仰,是對祖先靈魂不死的種種祭拜,但仔細研究,祭祖的文化含量極大。如為了安葬祖先、安慰生者,必舉行葬禮,留下許多墓葬和隨葬品,這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為了供養祖先,要修家廟、建祠堂,從而留下許多別具特色的古代建築;在祭祖活動中,留下許多祭文,事後又修家譜、編族譜,這些都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而且還形成一門學問——“譜系學”。


2023-04-03 14:02:12 501 0
收藏
點贊
評論
會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