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邹氏宗亲冬至祭祖大典精彩回顾

      2022年12月22日,湖南瀏陽市澄潭江鎮大聖村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當地鄒氏家人在鄒氏家廟隆重舉行冬至祭祖活動。

      受疫情的因素影響,部分在外及外支宗親未能親臨現場,但鄒氏族人尊祖敬宗之情溢於言表,宗親們通過微信、微信群及現場直播等方式,時時關注冬至祭祖動態,並送來祝福話語。

      同時全國各地宗親組織、協會、宗親發來賀電以表祝賀,廣東鄒氏宗親聯誼會執行會長鄒記福、鄒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秘書長鄒尚達,以及江西宜春、萬載宗親親臨現場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冬至,亦稱冬節。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一個傳統節日,緣起於上古時的“臘祭”,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民間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在傳統中,這天是大眾紀念祖先的日子,所謂:“冬至祭祖先,儀如正旦”。

      

      上午吉時,祭祖儀式開始,主祭人唱禮聲在祠堂四周縈繞,遵照古制,行禮如儀,全體族眾在金鼓齊鳴聲中向歷代祖先敬香,赤誠祭拜祖先,奉酒並敬獻鮮花、五牲、果品等祭品。珍肴時饈,香燭清酌,鮮花嘉果,尊祖敬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祭祀祖先,是盡孝道,是用至誠至真的心感謝先祖賜予生命之恩。因此,冬至祭祖,具有極其深刻的文化意義。

      族人們在叩祭之時,緬懷先祖,追思先賢功德,同時共祈國泰民安、闔族熾昌、福壽康寧、增祺添丁、家璧生輝、垂裕後昆。冬祭大典圓滿功成!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6 10:38:29 178 0 0
  • 人山人海!场面壮观!博白刘氏玉山公后裔大型祭祖活动……

      春分、清明节,是悼念先人、扫墓祭祖的好时节。参天大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为继承先祖遗志,增进族人的友谊和亲情,使后世子孙时刻不忘初心、不忘先祖的福泽,感恩先祖的养育教诲。3月19日上午,博白刘氏玉山公后裔举行大型祭祖活动。

      玉山公墓位于南流江畔飞凤岭附近筋竹岭半山,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自开基以来,新村刘氏后裔人才辈出,历史上出过多位岁进士(贡生),其中始祖玉山公及次子刘济祖公,更是一门父子双岁进士(贡生),此谓“耕读开基”。

      参加祭祖活动的有:新村坡头、留山、浪村、丁坡、浪平、水鸣、凤山、新田、顿谷、以及浦北、玉林石和、樟木、陆川等地的玉山公后裔代表2000多人。上午九点,大家一路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 筋竹岭出发。

      跨过南流江,爬上筋竹岭。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怀着虔诚的心,只为表达那份对先祖的敬仰。在这里,博白本地传统角狮大放异彩,为祭祖活动增添了生生不息的传承意义。

      祭祖先祭后土,这是祭祖的传统习俗。在远古时代,后土就被奉为社神,与黄帝同列中央之神。祭祖先祭拜后土,即为了让先祖能够在阴间过得平安快乐,这是千百年来的传承,也是对祖先的敬重。

      祭祖现场,庄严神圣、热烈虔诚,在玉山公祖坟前,刘氏宗亲代表依次上香、敬酒、跪拜,恳请先祖在天之灵,助族亲荣昌,佑家人康健,保刘氏豪贤辈出。

      祭祖是一项传统民俗,亦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美德,通过缅怀故人,寄托哀思,表达后辈对祖先的感恩和缅怀之情。 此次大型祭祖活动,同时也是玉山公三年大祭活动的收官之祭。祈望每一位宗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孝敬父母、邻里和睦、勤俭自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祖国为家族奋发有为。

      博白新村坡头刘氏家族简介

      新村坡头刘氏始祖玉山公,系入博白县城最早的刘氏支系。玉山公——讳正官讳瑶字玉山号美堂,乃广传公二子巨湶公后裔,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贡生),官授湖广省蓝山县县丞,事登县志。玉山公于明中叶自北流牛车地迁居新村坡头开基,自开基以来,孙枝蕃昌,枝繁叶茂,兰桂腾芳,人才辈出,至今已传承500余年,26、7代,5万多人,宗亲广布广西多个县市及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省市,可谓“美玉世族”、“千秋万代”。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4 17:38:57 176 0 0
  • 2023中华侯氏癸卯年清明大祭祭祖文


    祭祖文

    2023中华侯氏癸卯年清明大祭

      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零二三年四月二日,岁值癸卯,月令乙卯,时序庚寅,大明吉时,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侯纪仲、侯德富、侯佳林偕众后裔孙谨祭告于上谷堂侯氏列祖列宗之灵前跪拜曰:

      中华侯姓,贵族泱泱。侯字冠姓,源远流长。

      历史五千,仓颉开创。造字始祖,文明始芳。

      至夏至周,育英俊昂。春秋战国,显姓名扬。

      以爵为姓,晋侯缗昌。改朝逊国,裔走他乡。

      宣多相郑,振兴朝纲。诸位大夫,名声显扬。

      赢公谏信,却币贤良。侯公助汉,楚汉分邦。

      尚书侯霸,供职朝堂。官居司徒,助力朝纲。

      八世封爵,侯姓大昌。人才济济,史志扬光。

      裔迁上谷,旺发八方。人才杰出,出将入相。

      侯芭侯瑾,文名传芳。侯刚侯馥,忠烈名香。

      上谷相龛,中山太守。侯恕太守,北地冠彰。

      侯植仁干,清节忠彰。膘骑大将,肥城节公。

      龙恩万寿,事职宇皇。文韬救友,随杨得昌。

      安都豪雄,率众立功。仗剑朝纲,拥立陈皇。

      君集相唐,名声更张。昌业睿智,唐朝尚书。

      希逸司空,仲庄郡王。深谋远虑,治国安邦。

      善业功勋,名显唐纲。知一知什,光大族邦。

      喜公诗词,韩公推奖。文勋卓著,千秋名扬。

      唐末晓公,衡州刺史。开湘一脉,阴德布广。

      华荣公房,四世五家。诞十四房,云贵川湘。

      益公一门,五子栋梁。戎马护驾,驰骋疆场。

      细公家族,上海名扬。封侯数位,威震遐方。

      驸马两族,元朝王侯。靖国公族,名享中州。

      金代挚公,治国有方。一门清忠,清史流扬。

      继高总兵,抗倭名将。侯端父子,忠烈遐方。

      至善宰执,泰公刑部。忠烈一门,国史留芳。

      台州乐清,文化兴族。进士门第,布政按察。

      南北一元,诗文隽长。著述傲世,仕途顺畅。

      商丘侯门,常救危邦。进士常中,中州八强。

      侯恂弟兄,才子一家。平台五凤,华夏名扬。

      上海侯族,抗清名扬。三清六俊,方志显扬。

      侯观父子,职任尚书。川南良柱,总镇数芳。

      黔东侯位,一品名宦。七代将军,高原名享。

      台府材骥,抗法英雄。保台护台,威震外邦。

      侯桐侍郎,清史总裁。无锡侯府,八大族望。

      上谷文化,九州传扬。英才辈出,代有精良。

      方域诗文,雄辩南北。武有韬略,文中执掌。

      天地宏论,哲学思想。辩证唯物,历史承创。

      俊才绍裘,参与建党。呕心沥血,彪炳辉煌。

      梯云忠英,红军师长。国忠抗联,国人敬仰。

      呜呼族祖,世代忠良。可歌可泣,丹青辉煌!

      郁郁上谷,巍巍德广。孝悌为先,忠信为上。

      直道修身,清直方刚。戒奢节俭,积德富乡。

      诗书礼仪,传家兴邦。重德重才,自立自强。

      处事以忍,宽容善良。忠于国事,爱及幼长。

      族亲和睦,兄弟相帮。誉满环宇,百姓赞赏。

      政风家风,历久弥旺。中华美德,永世不忘。

      与时俱进,为国争光。上谷文化,万古流芳。

      祖德宗功,湖海汪洋。尔后子孙,力行心想。

      敬宗敬祖,世代荣昌。继承遗志,百业兴旺。

      思源报本,无负宗堂。遵祖遗训,爱族爱乡。

      时逢盛世,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创业发扬。

      血浓于水,同祖同向。大江南北,五洲同康。

      当世英才,济济一堂。三项科技,姓氏显芳。

      廿多院士,将军武旺。各部人才,齐起争光。

      世侯总会,诞生梅州。安国大祭,建会兴邦。

      岁序甲午,八月金秋。四海会议,时已八春。

      时届癸卯,二届就职。厦门盛会,成就辉煌。

      会址安仁,乐江朝堂。丁财两旺,富贵寿康。

      庚子壬寅,三年抗疫。大祭暂歇,响应国纲。

      今日祭祀,强族兴邦。唯我中华,屹立中央。

      世侯总会,全球一家。同方同向,祭祀祖宗。

      敬慰拜告,四海共襄。佑吾侯族,万代辉煌。

      伏惟 尚飨!

           祭祖大典现场

    大祭前序

    祭祖仪式

    恭读祭文

    拜祖告成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4 17:18:26 174 0 0
  • 河南常氏君相公后裔祭祖大典在卢氏盛大举行

      法新融媒讯(记者 常俊伟)又是一年清明时,怀远追思先祖恩。近日,河南常氏君相公后裔宗亲祭祖大典暨常氏文化研讨会在卢氏县南苏村常氏宗祠盛大举行。常氏豫西宗亲、河洛家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聚一堂,一起缅怀先祖,追思先烈,共商家族盛事,再续常氏华章。部分常氏杰出人士代表出席了本次祭祖大典活动。

      4月5日吉时,常氏祭祖大典在隆重的鞭炮声乐中隆重启动。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君相公后裔文化理事会会长常青山先生首先作了致辞。河南常氏四君望族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常学智先生、河南常氏四君望族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常明光先生、河南省华夏姓氏博物馆常姓馆长常海涛先生、河南省华夏姓氏博物馆馆长朱国林先生分别作了讲话,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君相公后裔文化理事会执行会长常乐杰汇报了修祠捐款情况。

      “开天辟地以来,我们豫西常氏家族薪火相传、家族兴盛,家风淳朴、诗书耕读、勤俭持家、贤士云集,能人辈出,簪缨世胄,后裔遍布全国各省市县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物,扮靓了这片历史的天空。“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君相公后裔文化理事会会长常青山先生在致辞中说,常氏宗族前赴后继、源远流长、群英荟萃、艰苦卓绝,继往开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争取人类和平和保卫家族安危,前赴后继,舍身取义,砥砺前行,这种英雄之气涤荡在河洛大地,纵横驰骋,将照亮我们常氏后人一路前行!”

      庆典大会现场,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君相公后裔文化理事会会长常青山先生代表常氏家族全体家人,对历年来为常氏家族续谱修祠工作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前辈、老领导们,以及为续谱修祠捐款捐物、出力流汗的宗亲家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河南常氏四君望族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常明光先生在贺信中表示,这一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是四君望族君家族的大事,也是河南常氏发展的盛事,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载入常氏传统文化发展的史册,千秋永存!

      常明光先生说:“卢氏南苏村祠堂的成功修建这对于教育后人,承先启后,奋发向前,爱家爱国,奉献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今天站在这里的常氏后人,当立志于家族兴旺为己任,以发扬宗族文化为导向。积极促进和加深宗族联谊,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我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牢记祖宗教诲,克勤克俭,耕读传家。传承八德,名扬桑梓,使祖德宗功万古流芳,子孝孙贤世代忠良。”庆典大会现场,河南华夏姓氏文化博物馆常氏馆馆长常海涛代表河南数十万常氏宗亲热烈祝贺祭祖大典暨文化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同时向四君望族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四君望族十万宗亲、各位参会的常氏贵宾,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并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本次河南常氏君相公后裔宗亲祭祖大典暨常氏文化研讨会在一派祥和的氛围中圆满举办。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4 16:56:42 167 0 0
  • 海內外古槐後裔齊聚“華人老家”山西洪洞尋根祭祖

      中新社臨汾4月5日電 題:

      海內外古槐後裔齊聚“華人老家”山西洪洞尋根祭祖

      中新社記者 楊傑英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中華兒女血脈情深。”這是“80後”臺青湯雯喻第一次來到“華人老家”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

      4月5日,第三十三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在山西臨汾洪洞舉辦。來自海內外的古槐後裔代表共祭先祖,共話同根親情。

      上午9時許,祭祖大典在18聲禮炮聲中拉開帷幕。在莊嚴肅穆的祭祖廣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的各項儀程依次呈現。

       4月5日,第三十三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山西临汾洪洞举办。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 杨杰英 摄

      洪洞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起源地,洪洞大槐树更是见证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历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如今的古槐后裔遍布全球。

      大槐树下清明共祭移民先祖,是“华人老家”洪洞每年的传统。“我从小就听长辈讲过,‘脚指甲盖分两瓣的人,祖籍都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我们的汤姓也是从大槐树迁移走的。”在谈到那份浓浓的乡情时,汤雯喻数度哽咽拭泪。

      “作为海外游子回来祭祖,千里迢迢回乡寻根,更多的是希望枝繁叶茂。”马拉维中华晋商总商会秘书长高晋俞表示,希望更多海外游子能回来探亲旅游、投资兴业。

      在洪洞大槐树寻根园区的祭祖堂,堂前置有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的牌位。

      祭祖大典结束后,日本关西华侨华人山西同乡会会长杨裕斌有些迫不及待地前往祭祖堂。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洪洞祭祖,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回来都有新的变化,希望海外的华侨华人多回来看看。”

      “寻根祭祖大典自1991年举办以来,参加活动的海内外华侨华人已超过100万人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介绍,洪洞大槐树祭祖活动在海内外华侨华人当中影响深远,能够延续血脉、延续亲情。(完)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4 16:12:44 174 0 0
  • 60餘名臺灣黃氏宗親赴廈門祭祖:“回家真好”

    图为台湾黄氏宗亲来到江夏堂祭祖。 李思源 摄

      中新网厦门4月8日电 (记者 李思源)“时隔三年再来祭祖,这次大家感受很深,回先辈的故乡就跟回家一样温暖。”台湾黄氏宗亲总会名誉理事长黄泽楠8日走进厦门江夏堂,作为主祭的他带领来自台湾台中、高雄、桃园和苗栗等十几个县市的60余名宗亲代表,面对黄氏先祖牌位执三拜九叩礼。

      掩藏在思明区热闹商业街旁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这里曾经是闽南乡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如今又成为台湾地区和海外族人后裔寻根谒祖首选的落脚点。

    图为台湾黄氏宗亲行三拜九叩礼。 李思源 摄

      “两百多年前我的祖先从福建渡海到台湾,为了寻根,2007年以来我多次带领黄氏宗亲前来江夏堂祭祖。这次是时隔三年后才过来,很不容易,回家的感觉真好。”站在台阶上,黄泽楠动容地握着厦门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黄伟煌的手,向黄氏宗亲介绍这位认识十多年的老友。

    图为台湾黄氏宗亲总会名誉理事长黄泽楠主持祭祀。 李思源 摄

      随着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扩大通行人员范围,今年清明节以来,江夏堂持续迎来台胞宗亲祭祖。无论何时,黄伟煌每次都热情接待,“海峡两岸宗亲是心连心的,到了江夏堂,可以找得到宗亲、听得见乡音、解得开乡愁。”

      古代黄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云梦县),“江夏堂”由此成为流传最广的黄姓郡望之一。历经百年沧桑,厦门江夏堂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连接海内外黄氏宗亲的纽带。(完)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14 15:58:30 155 0 0
  • 全球偰姓發源於江蘇這個村莊,族人年年回村祭祖

      “先祖已逝,功德永存……輝煌前程等待後人,我們要弘揚先祖美德和奉獻精神!”清明節當天,常州溧陽市沙漲村,偰(ㄒㄧㄝˋ)姓後人念誦祭文的聲音在村子裏回響,這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祭祖儀式,已經延續多年。

      160多位宗族後人回村祭祖

      4月5日上午,沙漲村合剌普華墓園內,建於明朝的“石像生”排列在行道兩邊,160多位偰普宗族後人分列站在合剌普華、偰文質等先祖墓碑前。從地面張貼的站位次序可以看出,這個家族已經有了第32世子孫。當天前來祭拜的族人中,大多數已經搬離沙漲村。登記在冊的218戶常住人口中,只有4戶仍留居在村莊裏,剩下的都搬到附近安置小區,住上了樓房。

      祭文念畢,160多位族人脫帽、低頭,向先祖墓碑鞠躬致敬。



      清明祭祖是沙漲村重要的宗族活動,為了迎接這一天,51 歲的偰亞偉已經忙活了很久,打掃房子、清洗餐具、買菜請廚子 …… 每一件都做得極為認真。偰亞偉是沙漲村的村民小組長,也是為數不多的留守者。據他介紹,前來祭祖的 160 多位族人從江蘇南京、安徽廣德等多地而來,不僅為了祭祖,還要商討宗族事務。



      祭拜結束後,族人們陸續回到村莊禮堂,按照約定的秩序落座。紅燒魚塊、水煮河蝦 …… 精心準備的餐食擺滿了桌子,杯盤碰撞的叮當聲裏,人們說起各自的生活,懷念沙漲村發生過的一件又一件瑣碎小事。嗩呐器樂的聲響和喧鬧的談話在煙氣中交織。


    祖先是元代古回鶻族官員

      沙漲村方圓約 1 公里,人口最多時住著 170 多戶、600 多人。在偰家人的記憶中,過去的沙漲村有三街六巷,都是青石板鋪路,雨天裏也幹淨清爽。

      過去,村西那方大墓,村民只知是祖墳,卻不知墓主身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裡出土了一塊墓碑,上世紀九十年代,溧陽籌建博物館,整理清點庫存的石刻件時,經過對碑文的研讀,才揭曉了有關沙漲村和偰姓由來的答案。

      " 墓主人叫合剌普華,他是元代古回鶻族官員,他的兒子在溧陽周邊做官,就把父親的墓遷葬到了這裏,也同時在這裡安了家。" 偰亞偉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元史》記載,合剌普華是元代官員,死後被追封為高昌郡侯,葬於山東。他的長子曾擔任廣德太守,期間在溧陽沙漲村購置田產,將其父遷葬於此,並取漠北高原 " 偰輦河 " 的首字為姓氏,更名為偰文質。偰姓由此發源,並繁衍生息至今。" 除了偰姓,合剌普華後人中還有一支改姓普,也生活在沙漲村,所以才有偰普宗親的說法。"

      偰姓誕生後,很快就迎來了 " 高光時刻 ",偰文質的五個兒子和一個侄子陸續科考中了進士,朝廷專門在沙漲村立了一塊 " 五桂坊 " 牌坊,用於表彰偰家 " 五子登科 "。其中,兒子偰哲篤考上進士後,做過元朝的禮吏部尚書。到了明朝,偰哲篤的兒子偰斯歷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也就有了 " 父子兩尚書 " 的說法。偰斯的兄弟偰遜在高麗國擔任高官,也由此將偰姓血脈散播至韓國。據史料統計,偰氏家族在歷史上總共出過八進士、兩尚書、七宰相。到了當代,沙漲村也走出去不少知名學者和企業家。


      大部分村民搬到新小區

      偰亞偉回憶,小時候村裏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河邊的碼頭以及村中的道路都是石板鋪的,村裏住房大部分是青磚黛瓦的老屋。繚繞的炊煙,以及盛夏在大樹底下納涼的人群,都在表達一個家族式自然村的人丁興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機械加入沙漲村的農耕生活,石板路逐漸損毀,一幢又一幢小樓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家前屋後全都鋪上了水泥路。有人認為這毀掉了村中歷史痕跡,但偰亞偉卻覺得,水泥路替代破碎的石板路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就像 1970 年後逐步建起來的新式小樓,盡管和古村的面貌有些格格不入,但卻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結果。

      與之對應的是,村裏的人越來越少,一些外出經商、求學的人在城裏安了家。留守溧陽的也在城鎮裏買了房。2013 年,附近新建了鋼鐵廠,當地政府就近開發了安置小區,大部分村民住進了樓房。村中僅 2 家 4 戶留守,沙漲村也從此冷清下來,只剩下石像、古樹和老屋繼續守護著空村西側的大墓。



       政府正制定保護規劃,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目前,沙漲村有歷史民居建築 43 處、傳統風貌建築 18 處,石刻文物、古樹名木眾多,樹齡超百年的就有 16 棵。1998 年,在村莊 " 身世 " 弄清後不久,合剌普華墓被列為溧陽市文保單位。四年後,又被列入江蘇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村裏的古樹被編上號,掛上了古樹名木的銘牌,有價值的石刻也被清理收藏。



      2017 年 2 月,沙漲村被確定為江蘇省第八批歷史文化名村。此後,當地規劃部門專門制定了《溧陽市沙漲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9 年,沙漲村又先後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在民間,2014 年,在學者偰正才的引導下,村裏成立了文化研究會和老年協會,同時還確定了清明祭祖、重陽敬老、入夏獎學的族規,這也成為這個家族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每年清明、重陽,遠在外地的偰姓人會回到村裏。

      " 村裏的路要復原,房子也要修繕起來。" 年逾花甲的偰建平曾在安徽廣德縣教育系統供職,他的父親是村裏最早一批的大學生,後因工作留居安徽。退休後,偰建平開始研究家族史,清明當天專門趕到沙漲村。從突厥東進到民族融合,從漠北到溧陽 …… 偰建平腦海裏裝滿了偰姓家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濃墨重彩的片段。




      與之相比,偰亞偉長期留守村中,想的是身邊人的柴米油鹽。此外,對日漸破敗的房屋的保護也迫在眉睫。

      現代快報記者從溧陽采訪獲悉,以保護為前提的美麗鄉村規劃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現代快報 + 記者 宋體佳 文 / 攝 後期 王曦

      (編輯 蔣文嘉)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8 10:17:10 180 0 0
  • 虞城王氏宗親清明節舉行盛大祭祖儀式

      4月5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虞城縣聞集鄉王安村的數百年王氏祠堂內,香火繚繞,鞭炮齊鳴。來自豫東地區數個村莊的王姓子孫計650餘人,共聚先祖祠堂,虔誠叩拜,感念先祖恩德,展望未來宏圖。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正,則民心淳;民風正,則社稷安。只有千家萬戶好,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能昌盛。2023年清明節之際,虞城縣王氏宗親共同回顧家風家訓,悉心舉辦這場盛會,並結合自身實際,在縣、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讓農產品搭上電商翅膀,互通有無,共幫互補,共同致富,並發揚光大王氏傳統家庭美德,使每個王姓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據聞集鄉中學教師王起安介紹,虞城縣王氏家族系瑯琊王分支。當年周靈王之子姬晉因直諫被貶為庶民,其子宗敬任司徒,家為王室,後世子孫便以王為姓。從宗敬下傳至十五世為王翦,王翦與其子王賁孫王離三代皆為秦國大將,為秦滅六國之功臣。秦末,王離與項羽在巨鹿激戰,兵敗去向不明,其子王元王威避戰亂遷山東瑯琊郡,瑯琊王因此得名。後王威後徙太原,開創一支太原王,後又衍生一支三槐王。

      瑯琊王家族興起於秦漢,輝煌於魏晉南北朝,可謂將相之家書法名門。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王墩王導兩人帶領瑯琊王家族,舉族南遷,衣冠南渡,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琅琊王家族進入鼎盛時期,史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後世子孫分布於黃山周圍幾百餘里,宋元時期又紛紛外遷,開創了眾多瑯琊王分支。

      豫東一帶王氏始祖居江南徽州歙縣,十字河大王村一帶,為瑯琊王分支,一世祖王通,兄弟五人,勇善騎射,協防元寇,立為一寨,名為寨子王家。一世祖墳在營盤東南一里許,因年代久遠,黃水沖刷,不可復識。二世祖王聚,明洪武仗前宿衛,隨燕王征北,師捷軍功,賜予銀牌,大軍曾駐紮於營盤,營盤因此得名。因軍功卓著,奉燕王令,留守仁鳳集,後因黃水泛濫,向南遷移,擇一高堤而居,後人稱為王小堤,三世分八門,後世子孫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散居虞城、夏邑、永城、單縣、周口等地,人口已達數萬之多,成為當地望族。



    村三百多年祠堂


    請來的劇團演出


    村支部書記王清明(中)與王先明(左)、王起安(右)


    宗親在祠堂聚合


    拜祖


    在墓地祭祖


    在墓地祭祖


    行拜禮


    行拜禮


    村支部書記王清明講話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8 09:58:17 182 0 0
  • 傳承尚學文化!獅山首個家風實踐基地迎南宋名相超3萬名後裔祭祖

      4月9日,是南宋丞相葉颙後人祭祖的大日子,來自五湖四海的葉氏後裔齊聚獅山顏峰社區葉氏大宗祠,緬懷先祖、共話桑梓,超3萬人之多,盛況空前。



      超3萬葉氏後裔回來祭祖,盛況空前。

      超3萬葉氏後裔齊聚祭祖

      傳承尚學精神

      葉颙(1107年~1195年),字子昂,諡號正簡,祖籍福建仙遊,25歲考取進士,後官至宰相,為官清廉,一心為民,後世評價“清廉公忠”。他與七個進士兒子至今流傳著“一門八進士”傳奇。

      因喜歡南海的風土人情,葉颙辭官歸隱南海,定居大輔堡,開村名顏峰村,89歲謝世,其墓也在顏峰高坡山東南坡。如今正簡公後裔遍布海內外,裔孫現在保守估計超百萬人。

      “正簡公的功績至今廣為葉氏族人熟知,廣為世人流傳,清明拜祭正簡公的活動從未間斷過。今年很是熱鬧,前來祭拜的有3萬多人。”正簡文化藝術館館長葉梓佳介紹,每年的祭祖,也正是提醒後人要弘揚正簡公精神,做人清白,樂於助人,宗親之間團結友愛,共同發展進步。


    信宜葉氏宗親包車回來祭祖。葉全富供圖。

      “正簡公是我們葉氏的驕傲,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值得我們葉氏族人學習的。”從深圳過來的葉氏宗親葉志勝全家19人祭奠先祖,他認為這種儀式代表著葉氏後人對先祖的尊重,更是不忘本、尊祖訓、守孝道的傳統美德。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儀式多了一些新元素。如葉颙《正簡》族譜可供年輕人翻閱,有需要的還可以現場購買。老一輩的喜歡訂制的葉氏服裝,紛紛上前挑選,覺得穿上它就是一種光榮。小一輩的則喜歡新穎的祈福牌,寫上心願、祝福掛在祈福架上。



    老一輩葉氏後人喜歡訂制的葉氏服裝,紛紛上前挑選。



            年輕及小一輩葉氏後人喜歡新穎的形式-掛祈福牌。

      勤勉尚學、清正廉明

      獅山展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葉氏大宗祠是南海區及獅山鎮的首個好家風基地,早前更名為正簡文化藝術館,800年歷史大宗祠開啟了再創文明實踐新里程。

      據介紹,依托正簡文化紀念館改造而成,以“崇廉清政風、傳遞好家風”為主題,設有葉正簡展廳、尚學書齋、教子經文化牆、清風講堂、好家風文化長廊、清介亭公園等。教育基地運用生動翔實的圖文資料和投影技術,讓參觀者在看、聽、感、想中接受教育,使其心靈接受廉政教育的洗禮。


      正簡文化紀念館

      而葉正簡“一門八進士”及“葉氏家訓”等元素,與區、鎮婦聯一直在倡導的好家風教育十分吻合。自2020年起,獅山鎮婦聯緊密圍繞“愛、和、勤、儉、善”五大主題內容全面推動“美好家庭養成計劃”的實施,助推好家風建設,這五大主題也被融入了好家風教育實踐基地中。

      “如今,正簡文化藝術館正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公益培訓場所,也舉辦了開筆禮等多場文化活動,助力家風建設,更好傳承正簡精神,弘揚正能量。”葉梓佳表示。


    尚學書齋

      事實上,獅山擁有“明德、樹本、孝德、尚學 “等本土傳統文化品牌,“明德”追求“完善自我提升價值”的高尚境界,樹本”強調“樹立基本善心為懷”的奉獻精神,“孝德”弘揚“孝感家庭德化社會”的倫理道德,“尚學”倡導“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的社會價值。

      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獅山還積極開展了一系列道德標杆評選活動,如已連續10年舉辦了五屆樹本印記評選活動,“樹本印記”已成為樹本精神薪火相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孝德文化嘉年華也連續舉辦十六屆,評選出一批孝德人物、孝愛家庭、最美媳婦、孝德之星、孝德社區、孝德企業等孝德先進典型,為城市文明建設匯聚前行力量。





      各類活動

      未來,獅山將不斷豐富本土傳統文化品牌的時代內涵,深入開展文化治理機制優化、文體設施提升、品牌活動打造和講好鄉村故事系列行動,傳承好家風,提升市民群眾對獅山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獅山,為獅山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最新發展計劃、民生熱點

      來源:珠江時報、佛山新聞網

      編輯:佛山新聞網 劉慧筠

      審核:麥思穎、何永坤、劉怡欣、孔達然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8 09:39:05 193 0 0
  • 向氏國臣公支系成功舉辦2023年清明祭祖掃墓活動

      清明節祭祖

      千里白雲紅日曛,春風送暖燕成群。

      子孫團聚話家史,習俗傳承拜祖墳。

      幾縷青絲塋上掛,萬張錢紙墓前焚。

      翻山越嶺祭先輩,溯本清源覓舊文。

      向氏國臣公支系2023年清明祭祖活動

      因受疫情影響而一度中斷的向氏國臣公清明祭祖活動,在疫情全面解封的2023年又再一次隆重舉行。

      這次清明祭社活動是向氏國臣公支系家族委員會主辦,由柏楊坪、焦坪、前豐、白少嘴,石盆井、白虎嶺、馬坪等小支系承辦,主會場設在柏楊坪。

      按照慣例,清明祭祖活動由兩部分組成,即共拜祖墳和同食清明盛宴。這是疫情過後的第一次清明盛會,是向氏子孫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支系承辦的清明盛宴,這也是我們向氏家族2023年三大工程的慶功會,所以,雖然是由地方小支系承辦,而規模並不小,雖然比不上2018年的大清明會,卻遠遠超過了2019年和2021年的兩次小清明會。

      為了能順利開展好這次清明活動,早在2023年的3月18日就對行程進行了初步的安排與部署,隨著三大工程的相繼竣工,又將行程進行了調整。

      開上始祖國臣公_——龍堰許氏祖婆墓——花土坳登榮公——到五龍有春公、彭氏——回柏楊坪就餐——大灣登榜公,帝堯、文學、文才——柏場坪劉氏祖婆、帝湖,王氏——中嘴文星、瞿氏——石盆井文俊夫婦——晚餐。

      4月1日8:30分,向氏國臣公支系2023年清明會祭祖活動在尚嵇鎮烏江村開上場背後向家大墳堡,入遵始社向國臣墓前正式拉開帷幕,點燭、焚香、掛青,表達了後世子孫對祖先的思念之心和敬畏之情。



      據家譜記載及老一輩的口口相傳,明末清初,始祖向國臣,配許氏,因戰亂,從四川內江縣梧桐里半邊街,一路流離顛沛入遵義,先住火燒舟,再遷尚嵇彎角塘,後定居蘆江水,英年早逝,葬於開上聲場背後向家大墳堡。

      所傳,始祖向國臣在開上以打鐵為生,治得大片產業,英年早逝後,其產業被當地人全部霸占,當向姓發展成旺族之後,當地人害怕向家人來奪回產業,一直不敢將向國臣的墓穴告訴向家人,就連向保山派人來此做了一年的長工也一無所獲。直到土地下戶後,當地人才將社公墓位所在具體位置說出來。2015年,經登榮和登榜兩房後裔商議,才為始祖向國臣修墳立碑,以傳萬世。



      第二站,是位於龍堰的許氏祖婆之墓。始祖向國臣英年早逝,許氏祖婆帶著二始祖向有春下堂龍堰蔡府,也有傳是包胎,因年代久遠,已難稽考。向有春年幼時在常在路邊玩耍,被和國臣公一同逃難到下五龍落業的陳氏始祖抱往五龍居住,成年後,配彭氏生兩子登榮和登榜兩大房。碑記是由向氏和蔡氏後人共同樹立。



      第三站,是位於下五龍花土坳的向登榮之墓。這也是歷年清明祭祖戰線最長,路程最遠,交通最為不方便的一站。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的進山掛青之路大有改觀。

      進山之路雖為遠,祭祖之心莫畏難。

      過嶺穿林流血汗,披荊斬棘夢圓全。

      二世祖向有春,在五龍長大,配彭氏生兩子登榮和登榜,長子登榮配羅氏,合葬花土坳,有碑記,碑立於道光七年,是從三世孫永字輩開始,為何缺失帝字輩和文字輩,因年代久遠,實難稽考。

      碑文雖有記,家史已成謎。

      如今難以考,留與後人稽。

      登榮生子帝舜、帝謨和帝和。長子帝舜和三子帝和之後已難稽考,次子帝謨配梁氏生子文元、文鳳和文現,因帝謨公早逝,梁氏帶文現下堂飛閣廟蘆家,取名蘆文碧,文碧公生兩子蘆志先和蘆鳳先,其後有孫子蘆維明和蘆維發,其後有兩子復為向姓,有向萬禮和向萬廣。萬禮遷開陽向家灣,萬廣仍居飛閣廟,後代子孫因移民搬遷,已全部遷出原籍地。

      文鳳配馮氏,葬石盆井,有後世子孫,先遷桃坡坎,後轉小山,去岩底河胡家上門,半頂胡姓宗支,後還祖復為向姓。今岩底河向家即為文鳳之後。




      從花土坳回來便是此次清明祭祖活動的第四站,二世祖和有春和彭氏。有公墓位於下五龍的朱家山山腳下,有碑記,碑立於清嘉慶一十五年,經過兩百餘年的風雨侵蝕,碑石脫落,拜臺坍塌,雖多次提議維修加固,一因進路遠,耗資巨大,二又因為三年疫情,雖五年過去,而願望卻一直未能實現,今年疫情已全面解封,又恰遇有路可進,族委會抓住機遇,為有春公的墳臺進行了加固維修。

      民主二三癸卯春,信連千里聚家人。

      銘碑刻石傳家史,壘土夯基修祖墳。



      彭氏,生卒不詳,為向氏二世祖婆,葬下五龍竹林灣,有碑記,碑立於二零零六年。

      祖婆身葬竹林灣,幾脈青山四面環。

      腳踏烏江生貴子,手持玉煉望鄉關。




      拜完彭氏祖婆墓,已時近中午,已圓滿完成上午的清明祭祖活動,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家人們,向著設在柏楊坪的清明會主會場急馳而去。承辦此次清明祭祖的家人們,早就為大家准備好豐盛的午餐,在家人們就餐的同時,我們的清明活動也在同步進行。族委會負責人向與會的家人們詳細介紹了今年籌辦的三件大事,一是為有公春修墳,二是為登榮公修路,三是為登榜公立碑,並詳細介紹了正在進行中的另一項重大工程,即族譜修訂工程,並向各個小支系的負責人頒發了族譜樣本以核對信息。



      為了給登榜公安位立碑提供最新的信息,在今年的3月16日,向選亮、向慶亮、向應友、向應學、向應洪,在向應錫的陪同下,共赴四川金堂尋找登公及帝鏈公的下落。向選亮向與會的家人們簡要介紹了這次去四川金堂尋親的情況:



      經時任金堂縣向氏宗親會會長向遠景,支系分會長向禮謙、向遠炳三位家人,結合金堂縣各分支系的共同介紹,今金堂縣縣城趙鎮。有一片著名的向家墳山,在“四清”時期被清理過,而後在1998年洪災被水淹沒盡數損毀,今早也修成金堂縣趙鎮糧食儲備倉庫,就連當地的向姓諸多祖墳也無從查考。

      經介紹,金堂縣支系當中只有兩系是文皋公後裔,其中帝閱支系明確是康熙十一年從漵浦縣入川。帝章支系“康熙年間入川金堂縣萬安鎮新二甲北名柑子園落業,生一子時榮、時榮公生三字德重、德禮、德安”,經帝章支系會長向禮謙介紹,他們是從貴州思川府入川(特別說明,他們並不太清楚從何而來,後知貴州思川府入川是其他宗親介紹與他們,思川應為思州),暫未入黔尋找。根據柑子園向家大院子的向氏老堂屋的構造特點來看,與我們遵義當地的工藝構造基本相同,他回憶說香火(神龕)完全不同於當地其他老房子造型,據了解該房是帝章公入金堂時修造。



      由此我們懷疑是不是帝璉公入川後改名為帝章,懷疑有四點:

      一是帝璉帝章入川時間地點基本相同,

      二是祖屋構造與我們當地也基本相同,在當地其他地方老房子並未有此結構。

      三是帝璉、帝章均為婚後入川,祖婆同屬劉氏一姓。

      四是與我們同屬文皋一脈。更巧的是從黔(貴州)地入川,當時只有湖廣填四川一說,沒有貴州填川之歷史依據。



      巧合太多,疑點難解,只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許才能解開帝鏈公入金堂這一家族史上的迷團。

      待家人們就餐完畢,已接近下午的活動安排時間,下午的第一站,便是家人們期盼許久的登榜公紀念園。



      為登榜公樹紀念碑,是族委會今年設施的三大工程之一,也是數百年來整個家族的願望,從3月4日正式啟動到3月29日安位立碑,短短二十多的時間,在家人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圓滿完成了國臣公後裔數千子孫的心願。



      家人們拉著橫幅,扶著花籃,排著整齊的隊伍,心懷緬懷之情,邁開大步,向建在大灣的登公紀念園走去。



      家人們紛紛向登榜公塚位敬獻花籃和焚香燒紙,以表達對祖公的敬緬之情。族委會負責人向前來的家人們簡要介紹了登榜公後裔情況,登榜公,有春公次子,配劉氏,生五子,帝湖、帝堯、帝璉、帝先和帝典。長子帝湖配王氏,原葬於大灣,公元二〇一三年歲次癸巳年六月廿三日,取遺骨遷葬柏楊坪。其後子孫世祥遷花溪大壩井,之後部分子孫又遷清鎮涼水井。次子帝堯配陳氏,同葬大灣,一概土墳無碑記,相傳一房子孫遷往貴陽,其後已難稽考。三子帝璉配劉氏,入四川金堂縣,其後難考。四子帝先,配劉氏,同葬龍盤,土墳,兩墓共碑。其後子孫向文堂遊至息烽九莊,有其後。五子帝典,葬五龍石盆井有碑記,苦竹壩乃帝典餘氏房之後。

      據家譜記載,登榜三子帝璉,年少皮筋,不服管教,常惹登榜公生氣,成年了,本性還是難改,心想給出他配個夫人管教一下吧,後來經媒人介紹,准備聚烏江老君關劉氏之女,可帝璉老祖公還是劣性不改,成天東遊西逛,劉老太公對這個未過門的女婿也不看好,後來又許配給了其他人。

      劉氏結婚那天,帝璉公得到消息,跑到老君關,直接送了一錠銀子,那個時候,一錠銀子可不是小數目,可能整個酒席都收不到一錠銀子,直接把收禮的人嚇懵了,急忙跑去問劉老太公,是他家哪一路的親戚,送這麼大的禮,劉老太公出來一看,這不正是他的女兒這前許配的,不成器的女婿嗎,原來這小子是深藏不露啊。劉老太公不覺有些後悔,帝璉老祖公也有意娶劉氏,兩者一拍即合,帝璉老祖公便帶著劉氏離開了烏江,並沒有回家,叫劉家帶信給登榜公,說帝璉和劉氏去了金堂,叫他們不必擔心,過幾年便回來。可帝璉公和劉氏竟然一去不回,登榜公年髦在家,每日思念不止,決定親自去金堂看看,沒想到登榜一去又是數年不回。劉氏祖婆在家常淚不樂,最後鬱鬱而終,經地仙李山山點地,葬於南鄉清八甲地名柏楊坪飛鳳穴,作癸山丁向,其後人財俱發,歷來有向家柏楊坪之說。



      據老一輩相傳,帝璉公曾回來過一次,恐是在金堂已發跡,是坐八抬大轎而回,那時因戰亂,民不聊生,家裏供養不起,又回了金堂。又有相傳,帝璉公後代曾上貴州來給劉氏祖婆立帷子,亦因其他原因,走到松坎便打道而回。之後,便沒有了音信,登公及帝鏈公之後便成了家族史上的一個謎團。

      公入金堂,歿於異鄉,葬身福地,恐成謎章,一脈子孫,思念及長,數代尋找,不知其詳。公元二〇二三歲次癸卯初春,後世子孫入川再尋,因年代久遠,時過境遷,夢想並未實現,唯取來祥物供奉,以表一脈子孫之思念。從此,榜公靈魂有了安身之地,子孫思念有了寄托之所,護佑子孫,富貴吉祥。




      在大灣,家人還對登榜次子帝堯夫婦,孫子文學、文才焚香燒紙和掛青,隨後進行下午的第二站,柏楊坪劉氏祖婆,帝湖夫婦及中嘴文星及瞿氏墓。



      登榜公劉氏墓穴乃鳳凰穴,是不能立碑的,原本為登榜公留有半線合墓,不曾想登榜公一去無歸,至今已數百年。雖歷代尋找,也並沒有找到登榜公的葬身福地。登榜公長子帝湖,葬於大灣,公元二〇一三年歲次癸巳年六月廿三日,取遺骨遷葬柏楊坪劉氏祖婆右側,帝湖公王氏,永長公周氏皆葬於此。



      下午三時半,走進了2023年清明祭祖活動行程安排的是最後一站,即石盆井文俊夫婦墓。登榜四子帝先,配劉氏,生四子,長子文盛,配張氏,居五龍高坎子,譜記無傳,次子文俊配王氏,原居五龍,後遷石盆井,葬關坳,因後世子孫居石盆井,參與承辦此次清明祭明活動,故列入祭拜之列,因此才出現未祭拜其父的現象。



      原本登榮之孫文鳳並未列入本次清明祭祖活動的行程,因登榮房私自出資祭拜,便一同前往文鳳葬身之地。

      據家譜記載及先輩傳說,路口房子孫不知姓名,先遷居桃坡坎,又轉遷小山,後代子孫岩底河胡家上門,半頂胡姓宗支,取名胡永向,三輩並未還祖復向姓,直到現在才有部份還祖為向姓,今岩底河一房應是路口一房及登榮之後。

      國世公支系

      吾家本屬河內堂,湖廣填川入內江。

      三桂反清多戰亂,獻忠亂蜀大逃亡。

      生居短住蘆江水,逝葬長眠建設莊。

      許氏下堂於蔡府,有春成長在陳坊。

      祖恩庇佑生雙子,血脈相承傳兩房。

      登榜子孫居故里,登榮後代坐開陽。

      背宗忘祖分枝亂,固本清源脈絡詳。

      字派回歸重計議,兒孫富貴萬年長。

      字派:

      公元一九九六年,為求西南三省字派統一,啟用新字派,至公元二〇一八年,登榜、登榮兩大房字派已現分歧,為免亂枝,於二〇一八年清明會恢複祖傳三十二字派,即:

      國有登帝,文永世萬,朝堂高選,應慶天開,

      福紹先興,加光祖德,仁義禮智,學啟振源。

      開乾並用後啟福,紹字隨即再來續。

      敬請國臣眾子孫,三十二輩要記熟。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7 17:18:33 187 0 0
祭祖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