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神祇】文昌帝君——功名祿位之神
文昌帝君,又稱更生永命天尊、梓潼帝君、雷應帝君、七曲靈應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寶光純一天尊,全稱“九天定元保生扶教開化主宰長樂永佑靈應大帝”。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即文昌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
文昌帝君是掌管世間文運考試、功名利祿的神祇,據說歷史上有七十三次化身。
周朝張仲、財神比干、商相伊尹、漢朝張良、西晉張亞子、東晉涼王呂光、唐朝宰相張九齡、張東之、五代蜀王孟昶、北宋宰相范仲淹、北宋名臣包青天等,都是他的化身。
其中“梓潼神”張亞子的故事廣為流傳,自古聖人稀有,“北孔南張”,說的是北有文聖孔子,南有文昌帝君張亞子。
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於是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
歷代帝王對張亞子都十分推崇,尤其到了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至四川,將士們到了蜀地,個個水土不服,病倒一大片,玄宗著急焦慮又不知所措。一天夜裏,玄宗夢到張亞子得一帖藥方,治好了士兵的病,激動不已,因此封張亞子為“左丞相”。唐僖宗避亂入蜀時,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解配劍獻神。宋朝帝王也多次加封,就這樣梓潼神從一個地方神,成為一個國家神。公元1316年,張亞子被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與文昌神合而為一。文昌帝君,掌管文昌府的文章和學問等事務。
自古以來,佛道儒都十分崇尚文昌帝君,考生們更是熱衷於拜文昌帝君。文昌帝君身邊有兩個童子,一個是天聾,一個是地啞,意思是不泄露考試機密。而有些地方,文昌帝君左右分別是魁星和文曲星。七曲山的文昌宮是華夏第一座文昌廟,而華夏的文昌廟、文昌閣有上千座。每年二月初三是張亞子生日,會進行重大祭典。八月初一為修成正果之日,也會隆重祭祀。
春秋祭典文昌帝君已成為華人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勸學勸善、勤勉清廉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美好信仰。若得文昌帝君加持保佑,則氣運大增,逢考必過。